朝陽科大工設系學生協助彰化大村農民,導入科技技術、將廢棄的葡萄藤重新利用,帶動農村再生與社區發展。(朝陽科大提供/林欣儀臺中傳真)
回顾中美冲突一旦爆发,美国称中国不能打美本土,新加坡做出预测
朝陽科大工設系師生協助彰化大村農民,導入科技技術、將廢棄的葡萄藤重新利用,帶動農村再生與社區發展。(朝陽科大提供/林欣儀臺中傳真)
彰化縣大村鄉生產的巨峰葡萄遠近馳名,但每年產生的藤枝廢棄物也讓農民很頭痛,爲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朝陽科大工業設計系師生深入社區,利用科技讓廢棄的葡萄藤枝搖身一變成盆栽、薰香棒或飾品,促進農村再生,未來除打造自有品牌、更盼將成功經驗推向國際。
拿起一束薰香棒,工設系助理教授李雁隆指出,新興社區每年產生約250公噸葡萄藤枝,因環保問題無法焚燒,農民只能製作除溼包、捕夢網等簡易產品,但消耗量不到10分之1,且此類產品獲益不高。
投入半年時間,工設系師生團隊以藤枝燒製的生物炭製作成炭香、炭盆栽及耳環飾品等,李雁隆拿起各種造型的炭盆栽說,這類盆栽透氣性佳、能提供植栽養分且具除臭效果,市價爲一般盆栽的10倍,團隊利用3D列印技術開發出不同造型,更具實用性。
「社區不能單打獨鬥!」不只幫新興社區,團隊以八卦山爲中心,結合山腳下的大村、花壇鄉等4個社區,李雁隆舉盆栽爲例,其除使用藤枝炭、也結合花樹銀行的盆栽特色,透過不同社區與特色的融合,打造呈現在地特色的新產品;未來將與馬來西亞麻六甲大學等校合作,將此模式推廣到國際。
工設系學生蔡忠諺說,協助農村社區改造、將新元素帶進去,感覺很棒;學生張育碩則認爲,在與社區長輩交流過程感受到他們想創新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