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營造良好貨幣金融環境、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重磅召開
在中央金融委、中央金融工委組建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進入公衆視野。
10月31日,據新華社消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於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要清醒看到,金融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有的還很突出,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高,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自1997年起,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召開過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作爲金融系統最高規格的會議,每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均對我國下一步重大金融改革方向和政策“定調”。
着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金融要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
會議指出,要着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更加註重做好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第一財經表示,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爲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合理貨幣條件。考慮到近期政府債發行規模大,市場資金面存在一定壓力,預計央行將繼續通過降準和續作MLF(中期借貸便利)方式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同時,會議提到跨週期和逆週期條件,目前經濟復甦仍不牢靠。
值得注意的是,10月中採製造業PMI錄得49.5%,較前值回落0.7個百分點,PMI指數重回榮枯線下方,體現了我國經濟持續恢復的基礎仍需鞏固。
明明認爲,這意味着央行未來仍需通過總量和結構性工具,支持實體經濟復甦。
此外,會議強調,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等。盤活被低效佔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着力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
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
隨着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推進,全新的中國特色金融監管體系正在形成,即中央金融委和金融工委行使集中統一領導權,人民銀行、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證監會、外匯管理局等作爲具體落實的監管部門。
會議強調,要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爲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嚴格執法、敢於亮劍,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第一財經表示,在本次金融監管體系改革之後,具有中國特色的“雙峰”監管正在形成,有助於減少監管交叉和監管空白,提升監管質效。
具體而言,改革後,中國人民銀行主要負責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監管;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和金融消費者、投資者權益保護;證監會負責資本市場監管,增加了企業債券發行審覈等職能。
董希淼建議,下一步應加快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推動中央和地方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更好地防範化解區域性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不能只依靠金融管理部門,更需要金融業‘自我革命’,要完善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機制等,提升金融機構防範風險的內生機制和能力。”
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
隨着“認房不認貸”等政策落地,政策層面多箭齊發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會議指出,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健全房地產企業主體監管制度和資金監管,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明明認爲,未來對於剛性、改善性和保障性三大工程建設將成爲房地產金融的主要發展方向。
GOGORO买11万!骑4年想换车 一看车行估价傻:后悔莫及
中指研究院認爲,當前,“穩房價”“穩預期”才能更好地促進房地產市場修復,從政策趨勢來看,未來北京、上海、深圳有望按照因區施策原則,優化限購政策,廣州限購政策亦有進一步優化空間;北京、上海優化普宅認定標準、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貸利率等亦是重要方向。
大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
2017年以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速度大大加快,外資機構准入限制大幅度放寬,金融機構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基本取消,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外資金融機構以更快的速度進入中國市場。
會議提出,要着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實際上,我國一直穩步擴大制度型對外開放,持續推進金融業開放新措施的法規修訂和制定。例如,日前,金融監管部門修訂《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調整非銀機構部分事項准入條件,有助於引進更多的外資金融機構更方便地進入中國市場,進一步擴大和深化金融業對外開放,更好地強化中國金融業市場良性競爭。
董希淼建議,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如應持續擴大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範圍,支持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設立更多機構,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加強與中資金融機構合作,更好地融入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大勢。隨着對外開放進程不斷深入,外資金融機構在我國不斷髮展,我國金融市場的交易結構、業務模式將更加複雜,呈現出跨國別、跨市場、跨領域的特點。所以,金融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彌補制度短板和監管空白,特別是要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測、分析和預警。